沒有成本分析萬萬不能
成本分析,對于采購人員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,降價時會用到成本分析,漲價時也會用到成本分析,談判時會用到成本分析,解釋時也會用到成本分析。
可以說采購工作處處會用到成本分析,由此可見,成本分析在采購日常工作中占據著多么重要的位置。
作為采購人員來說,做成本分析無疑對采購能力的和水平高低有直接的作用,能做好某個物料的成本分析,那就說明你對這類物料的整個生產過程、供應商的原材料構成等等關鍵因素都*深入的了解,做成本分析的過程,其實就是采購人員對該類物料深入了解和熟悉的過程。
作為采購管理人員來說,一般情況下并沒有參與物料價格形成的全過程,當采購人員拿著價格來找你審批時,估計句話就是成本分析的情況如何?通過了解采購人員提交的成本分析報告,一方面可以了解這個物料的價格情況,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采購人員的工作能力等等。
看上去成本分析就是采購管理的利器,有了成本管理,似乎采購管理就高枕無憂了!
可是,成本分析真的就那么的嗎?
到底要如何看待成本分析呢?
成本分析并不是
化某個事情,肯定就不是什么好事情,我們就從另一個側面來看看成本分析,好讓采購管理人員能夠更加的運用成本分析這個好東西!
成本分析一般有2種來源,一是供應商提供的,用來佐證報價的合理性,一種是采購人員自己做的,用來佐證報批價格的合理性或跟供應商談判時所提要求的合理性。
由于物料的成本構成一般都比較復雜,即使再簡單的物料,也有原材料成本+人力成本+設備折舊+管理成本+稅金等等,真實的數據,一方面提取難度很大,另一方面供應商也不太可能真的就能攤開給到采購看,實際上很多數據都是為價格服務的,也就是先有了價格,再來看如何湊成這個價格,高明一點的能湊得合情合理,“有點利潤,但不多,只有5%,”,粗暴一點的,直接就是“我們不賺錢,你看,報價比成本還要低”。
成本分析里面的門道,這里就不去細說了。
那既然在做成本分析過程中有如此多的內幕,那是不是就應該要放棄成本分析了呢?
那肯定也不是的,在實際工作中,要利用好成本分析,但不能過于依賴成本分析,經過成本分析后的報價,只能保證給到你的價格是不離譜的價格,但很可能不會是優(yōu)惠的價格!
作為采購來說,追求成本優(yōu)化,是重要的指標之一,采購成本直接關系到整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,如果我們沉醉于成本分析來管理采購價格,那么采購成本肯定不會是優(yōu)的,因為我們忽視了價格形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,那就是競爭!
在現在市場競爭很充分的情況下,除某些壟斷性的公司之外,絕大多數物料都存在這樣、那樣的競爭,也只有在競爭的前提下。
每家公司都絞盡腦汁的想辦法成本、提高效率、品質等等,所以就有了差異化,比如一個產品某個公司30個人一天做1000個,但另一個公司只要20個人一天就能做1000個,而且一致性要好的多。
如果只看成本分析的話,那么前面公司的報價就顯得很正常,但如果引入競爭,那這家公司的報價就會顯得那么的不正常了。
所以我們在做采購管理時,不僅需要成本分析來保證價格不會出現離譜的情況,還要引入合適的競爭機制,這樣才能有效保證價格的競爭優(yōu)勢。
郵箱:15236061639@163.com
QQ:60298351
微信:a18137798589
1.需求背景1)建立覆蓋加工車間的分布式控制網絡,實現NC程序的有效調用、穩(wěn)定有效傳輸和在線加工等,
上周《2025年國產智能機器人企業(yè)競爭力報告》(瞭望財經快思慢想研究院)突然刷屏朋友圈。這份報告直接
汽車行業(yè)與人形機器人產業(yè)的協同發(fā)展確實正在形成一條高潛力的產業(yè)鏈,兩者的技術共享、供應鏈整合和市場聯